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市區更新 - 從地區走入社區和家居

在剛過去的周日,我參與了市建局一項別具意義的義工活動,與多位在大學攻讀建築課程的大學生,運用回收得來的「剩木」,為一個在只有約100平方呎的劏房單位居住的家庭,度身訂造一張可隨其孩子在未來幾年長高而延伸長度的兒童床。這件傢俱稍後會送到該家庭,我期望他們會感覺貼心合用,讓家居能以新景象迎接農曆新年。

市建局肩負著推展舊區更新的使命,涵蓋重建、樓宇復修保育活化以及改造重設(5R)這五項業務。由於舊區正在迅速老化,不但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亦追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故此,這五項業務的主要目標,是藉著舊區「硬件」的更新,改善外在已建設的環境,以及提升內在居民居所的樓宇安全,包括消防及升降機等設施的優化和現代化,從「硬件」的外到內,更新舊區、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在更新「硬件」之餘,社區的「軟件」亦要有適當的「更新」,所指的就是促進區內居民與更新後的社區的連繫,建立更緊密的網絡,營造更融和的社區,並為區內居住的老、弱、低收入家庭提供適切服務。若能同時改善室內居住環境和生活質素,把關愛「帶入屋」,則更為理想,這亦是促成融和、宜居的新社區的一個重要元素。

市建局在制定長遠的工作規劃時,除加快推動舊區更新的工作外,亦著重社區的更新。我想在此分享市建局從不同範疇,提升舊區「硬件」和「軟件」裡裡外外的更新工作和為社區帶來的裨益。

制定長遠規劃 推展城市「硬件」更新

應對愈益嚴竣的舊區老化,是當前市區更新的最大挑戰。市建局正制定長遠規劃,在未來數年,善用資源、盡用資源,以加快推動舊區更新的工作。市建局會以「地區為本」的宏觀規劃,對舊區已建設環境作重新規劃和重整,釋出土地資源作不同的發展,並更新社區設施及休憩空間,改善市民整體生活質素以及滿足城市的長遠發展需要。除了改善城市的外在整體面貌,樓宇安全和維護內部公用地方的良好保養,亦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市建局一直擔當支援者和促進者角色,推行樓宇維修資助計劃、向業主提供技術支援、推動業主籌組樓宇復修工程,改善樓宇公用地方的結構安全和提升消防設施和升降機的安全水平,致力讓舊區「外」、「內」的「硬件」,皆得以改善和更新。

推動社區營造 促進更緊密社區網絡

雖然社區的更新和營造,並不是市建局的5R業務,然而,我們明白到,更新一個舊區的同時,亦是一個讓社區重新檢視「人」與「地」之間連繫的機遇。因此,市建局藉著城市「硬件」更新的契機,同時考慮如何從「軟件」層面入手,促進社區的營造、建立和共融。我們與居民和地區組織一同參與,將他們對社區更新的願景融入舊區更新的規劃和設計之中。市建局在士丹頓街/永利街 (H19) 的項目,正是以這市區更新新思維和模式的先導例子。

去年我們主動以H19項目範圍及其周邊的社區進行全面的社區研究,透過不同形式接觸區內居民及主要的持分者,從多方面探索社區營造的建議方案,與區內人士攜手合作並推動社區營造的計劃。我們已物色幾個短期試行的項目,並於去年底起陸續推出,盡早實踐區內居民對營造這個社區的願景。

「更新」- 從社區走入家居

雖然市建局致力於市區更新的大規模規劃、推動樓宇復修及設施提升,以至顧及社區的連繋和營造,但樓宇復修只針對大廈的公用地方,這部分只佔大廈總面積的兩成多,其餘大部分面積均為樓宇的單位內部。我認為,要真正達致改善舊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質素,將「更新」「入屋」,更為重要。

所謂知易行難,要把更新工作、改善居住環境擴展至舊區數以萬計的私人住宅單位內,社會大眾必須思考以下的問題:

  1. 不論是在新區或舊區,私人住宅物業屬業主的個人資產,改善單位室內的環境設施,理應是業主的責任。要投放市建局或公共資源於私人物業,「受眾群」和資助範圍這兩方面就必須要釐定清楚。
  2. 若然受惠者是出租物業的業主,單位的室內環境設施得到資助及提升後,會否引致加租、逼遷或違規改裝/改建等連鎖反應?原意雖好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3. 公共資源有限,撥款多少、怎樣分配、如何落實,這些都是大課題,需要有全面的探討和策略考量。

社會的大課題並不能單靠一個機構去解決。然而,市建局本著改善舊區居民居住環境的初衷,一直以來藉著透過舉辦不同類型的關懷社區計劃,協助居住在舊區的弱勢社群和基層家庭,解決生活上出現的問題、改善室內居住的環境和質素,將「更新」的理念和工作,從社區帶入家居。

我早前參與了市建局「學建關愛」義工計劃當中一個別具意義的「升級再造」家俱活動,與大學生義工團隊一起為居於擠迫環境的基層家庭,度身訂造包括可移動的雜物架、摺疊式木枱連層架、還有多層組合書架等家俱,協助他們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改善居住質素。

其中一組在中文大學修讀建築的學生義工向我介紹,她們早前探訪一個居於觀塘區內劏房單位的三口家庭,由於單位面積空間有限,在放置成人床之後,難以在市面上物色一張呎吋合適的兒童床讓兩歲的兒子休息。由於難以負擔訂製家俬的昂貴費用,故此兒子的床舖只能放在數個膠箱之上,並不穩固安全。因此,義工隊在單位現場量度剩餘空間的呎吋,按家居實際環境,設計有足夠空間擺放、穩固而又可隨孩子在未來幾年長高而伸延長度的伸縮床架,期望能改善他們的生活。

ura photo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參與「學建關愛」義工計劃的「升級再造」家俱活動,與大學生一同製作床架,並就改良床架的設計提供建議。

基層家庭面對的家居環境問題,不只是空間狹窄和缺乏合適的傢俱。他們一般欠缺修葺家居室內環境和設備的資源,以至即使遇到單位內天花剝落、電力設施損壞、喉管破裂漏水等問題,亦未能適時作適當的處理,就算所居住的大廈公用地方完成翻新和復修,他們的居住環境亦沒有得到改善。

因此,市建局自年前起,便夥拍地區團體偕同有家居維修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義務師傅,在九龍城和深水埗舊區推行家居維修計劃,為居住環境較差的長者家庭,提供免費的家居維修支援服務。計劃推行一年多以來,已協助600多個住戶,解決從石屎剝落以至維修電燈、水箱等大大小小的家居及生活問題。這些維修服務對一般家庭來說可能只是小事,但對許多居於舊區足不出戶的年老長者來說,卻是大意義。我很高興我們這些服務能得到居民的認同,我們將繼續透過這類義工服務,把「更新」帶入家居,改善生活。

舊區更新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涉及不同的層面和持分者。未來,市建局會加強制定城市「硬件」的更新策略,亦同時融入「軟件」更新的理念和實踐於規劃當中。我們亦會在「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區營造」和「惠澤居民」這四個範疇,制定具體的指標,協助我們從「硬件軟件」、「從外到內」,檢視和提升市區更新的成效和對社區的裨益。我期望新的一年,地區經濟、就業和市民生活,都能夠逐步穩步發展,大家齊心構建更理想的社區,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