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地區意見 維持中環街市設施良好管理
剛於周三舉行的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在每月一次的行政長官質詢時間,向行政長官提出香港應盡快改善公廁的衞生環境,當中包括已使用多年的中環街市公廁。
市建局在去年10月,獲政府批出中環街市用地,正式接手大樓的管理後,隨即展開中環街市保育活化工程。我們亦對街市大樓內各項在工程期間需要保持運作的公共設施作檢視,這包括位於二樓的24小時行人通道,和位於地面的公廁,確保在施工期間,這些公共設施運作如常並維持良好管理,讓市民繼續享用。
我在2月份的網誌,已介紹去年12月已完成的24小時行人通道的臨時美化工程。在這個月稍後,由鄭寶鴻先生、丁新豹博士及盧淑櫻博士提供有關中環街市周邊地區歷史故事的展覽將會開始,我誠意邀請市民途經這行人通道時,可停留片刻,沿途認識當區的趣味歷史故事。
至於地面的兩個公廁設施,其中近皇后大道中的南面公廁,因應早年為中環街市的保育設計和活化營運用途進行的公眾參與活動,所取得的主流意見,該公廁需要拆卸,日後成為入口廣場休憩空間的一部份,現時有關拆卸工程亦已完成。至於近德輔道中的北面公廁,現時則保持運作,直至位於二樓24小時行人通道內新建的公廁落成啟用後,便會關閉。
在推進項目的過程中,市建局一直就著大樓的設施管理和項目進度,與地區持份者保持溝通,包括通過市建局中西區分區諮詢委員會和中西區區議會,定期匯報項目、聽取意見,並迅速作回應。早前我們收到意見反映,有關北面公廁內地面經常濕滑並傳出異味,不但影響公廁內的衞生,氣味亦散播至公廁外圍的行人路上,影響途經的市民。在聽到這意見後,我和同事即時跟進,並進行相關可行的改善工程,提升其衞生和設施水平。
該公廁在興建時,因屬舊式設計,無專屬抽風系統和排氣管道,以致公廁內異味積聚,無法抽到遠離人流的地方,最後傳到街外,影響途人。此外,部份衞生設備,例如尿槽、洗手盤等,因已使用多年出現破損,容易積聚污垢,清潔較困難;再加上該公廁位於人流繁忙地區,使用頻繁,令問題不容易處理。要在舊有設計和維持24小時開放給市民使用的情況下,市建局同事必須以此為優先處理事項,增撥資源,改善情況。
經過與公廁清潔和工程承辦商磋商後,由3月份起,已陸續開展多項改善措施,這包括:
- 改善抽風,在公廁安裝全新大型抽風系統及活性碳濾網,透過抽風機將公廁異味排走。排氣管道的出口亦經刻意安排,經過濾後排送至中環街市內中庭的出風口,向高空消散,避免排出行人路。有關措施及排氣管出口屬臨時安排,直至公廁關閉為止。
- 保持空氣乾爽,減低地面濕滑。承建商加裝了工業用級別的大型抽濕機,自動調控公廁內部的濕度,同時亦安裝空調系統,確保公廁經常保持乾爽。
- 安裝離子空氣淨化器,減少細菌滋生。有關淨化器能過濾空氣的細菌及污染物,進一步改善公廁的空氣質素和環境衞生。
- 更換廁格內的馬桶。
中環街市公廁的改善措施包括:1. 安裝空調系統;2. 安裝工業用抽濕機,及;3. 離子空氣淨化器 (左圖)。公廁亦加裝了抽風機和排氣管道 (右圖),改善抽風。
上述的工程經已完成,早前我途經中環街市時,亦刻意走進這公廁視察,有關異味和地面濕滑的問題,已大為改善。
此外,市建局亦會於本月底前,開始進一步提升廁所內部的設施,這包括更換所有尿槽和洗手盤,改為不鏽鋼廁具,改善設施耐用性及方便清潔;又會作適量室內粉飾,進一步改善公廁的使用環境。
考慮到市民使用公廁的情況,我們亦要求承辦商只在深夜至翌日清晨時段臨時關閉公廁,以便進行施工。此外,我們亦加緊和清潔承辦商溝通,協助清潔員工改善清潔公廁設備的方法,並在繁忙時間加密清潔次數,維持公廁的良好管理。
不僅如此,市建局亦一併處理公廁旁通往二樓的行人樓梯,進行大清洗和把雜物清理,以保持樓梯清潔和暢通。我們預期,上述的改善設施工程全部完成後,可以大大改善公廁內、外的空氣和環境衞生。
我曾在網誌中分享,中環街市大樓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資產,市建局無論從內到外的每一部份、每一個細節,都會予以照顧。中環街市公廁的設施改善,雖然只是整個保育活化工程中的一個細節,但我們也不會忽略;日後,我們更會考慮把智能設施加進位於二樓的24小時行人通道的新建公廁內。
市建局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將會繼續聆聽地區不同持份者的意見,積極跟進,務求與社區攜手,盡快落實中環街市的保育活化工程,為「中環人」帶來更美好的環境,為香港創造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