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結合新思維 營造社區空間新體驗
位於中環中心地下的市建局新社區共享空間「H6 CONET」,於上星期正式啟用。我近日特意走到這個社區空間,和上班一族及街坊「共享」這個設施,見到不少途人在「H6 CONET」的藝牆前駐足欣賞,又有一些到該處新設立的市區更新探知館了解市區重建局工作和市區更新的不同課題。我期望這片綠化空間,經過我們以新思維重新營造後,為中環這個生活節奏急速的地方,注入藝術文化色彩,凝聚市民、給市民一個「心靈的綠洲」。
中環中心屹立在連繫多條傳統老街的皇后大道中,與靠近臨海商業區的德輔道中之間,有潛力成為四通八達的行人樞紐。市建局去年決定翻新並重新規劃時,便已思考如何跳出傳統翻新工程項目的框框,並用「連繫社區」的概念,將周邊人流引進一個饒富地區特色的空間內,通過不同設施服務、社區活動、表演和展覽等匯聚社群,並以藝術及文化元素啟廸公眾。
因此,「H6 CONET」將毗鄰六條街道的出入口,即機利文街、機利文新街、永安街、同文街、興隆里及鐵行里重新開通,讓公眾自由穿梭這社區空間,享用它的休憩及綠化設施。「H6 CONET」更不止是單一社區項目,它和市建局的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及嘉咸街/卑利街重建項目內的嘉咸市集,會構成一個滿載地區歷史特色的「小三角」。我們也打算將「歷史特色的三角」伸延開去,日後由中環街市出發,與同樣位於中、上環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及三級歷史建築PMQ元創方(前身為荷里活道警察宿舍)連結,並覆蓋範圍內的百子里公園。我們期望用連繫「點、線、面」的策略,由「H6 CONET」這一點開始,將中、上環各個特色項目連成板塊「面」,將這個富有歷史發展的中上環地區,重新營造成「大三角」,推動這區的特色。在此,我想特別感謝香港歷史研究者鄭寶鴻先生和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的協助,給我們對中上環的歷史發展和民生,上了很寶貴的課堂。
市民在「H6 CONET」除感受到藝術和歷史文化的元素外,也可以在新設立的「市區更新探知館」,透過多項嶄新的智能科技和互動遊戲,了解市區更新的不同課題。市建局同事在設計這個「市區更新探知館」時,跳出傳統刻板的展覽模式框框,通過運用新科技,將複雜的舊區老化問題和多樣化的資訊,樓宇保養知識,以及市區更新遇到的挑戰等,以立體模型、影片、互動圖像等呈現和作解說,引導參觀者從不同角度思考市區更新議題。此外,館內還加入了室內定位技術,讓參觀者透過平板電腦,接收和顯示與他們所在位置相對應的展覽訊息,方便閱覽;部份展覽也加入擴增實境(AR)技術,將影像、聲音等多媒體元素,與現實環境作實時互動,增強參觀者的親身體驗。「探知館」在樓宇復修的展區,加入了體感遊戲,偵測及追縱人體3D影像及手部動作,讓參觀者「動動手、郁郁身」,以遊戲形式加深他們對樓宇復修的認識。
市區更新探知館的籌劃經驗,有助我們日後在推展其他同類項目時,考慮引進更多新科技,提升公眾體驗。在9月份,我在網誌中提到我們為旺角洗衣街項目的商場保留一個約1,700平方呎的空間,替代原設計的「體育名人館」,用作推廣本地體育運動。雖然實體空間有其面積限制,但我們營造空間的思維,配合科技的應用,卻可把有限的實體面積和商場其他樓層、以至室外的行人廣場結合成虛擬空間,以創新模式推動本地體育運動。
我們現正與不同機構接洽,分別就這個以體育運動為題的展館,在資訊內容的擬訂、智能科技及互動媒體等多方面,提供意見。我期望大家能給我們多點時間,籌備具體設計方案,特別是軟件程式的開發和應用,讓我們可以在旺角「波鞋街」這特色的地區,為香港營造一個嶄新體驗的展館和互動空間,把推廣本地體育運動帶到一個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