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全港最大面积 首设冷气巴士候车区 裕民坊新公共运输交汇处 4月2日启用

我在上一篇网志提到,位于观塘重建项目第二、三发展区的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将于4月2 日启用。届时,原本设于裕民坊和观塘道的8条巴士线和21条小巴线,将迁至这个新的公共运输设施接载乘客。

新交汇处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将是全港最大的有盖公共运输交汇处。除了规模最大,这里的乘车设施还结合多项创新和智慧元素,包括在巴士总站设置首个应用「人车分隔」概念的冷气候车区,以及在小巴总站装设智能通风装置以加强鲜风等,为每日数以万计乘搭巴士和小巴的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适和优质的乘车及出行体验。

除了提升交汇处的规模和设施,它将连接商场内24小时行人通道多个出入口,以连系周边街道,便利往来市中心的居民。至于项目内的休憩空间、商店和小贩市集等民生设施,亦会在交汇处启用后陆续投入服务,全面提升地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质素,实现观塘旧区更新带来的社区裨益。

从三方面提升交汇处设施及服务规格

回看重建前,观塘市中心的首个公共运输交汇处设于仁爱围,在1971年启用。随着迁入市中心的居民增多,这里逐渐成为当时市区其中一个乘客量最多的公共车站。然而,这交汇处面积只有约3,000平方米,仅可让3条巴士线及5条小巴线上落客,无法应付新增公共运输路线的需要。往后,新增的路线只能分散在观塘道、裕民坊路旁的车站上落客,不只占用道路面积,亦加重交通负荷,造成挤塞;而旧车站采用露天设计,欠缺周全排队设施,乘客只能在狭窄的月台候车,一旦遇着雨天便更为狼狈。

前仁爱围公共运输交汇处无法应付愈益繁重的公共运输需要,附近道路不胜负荷,不时出现巴士及小巴争路进入裕民坊的景象。前仁爱围公共运输交汇处无法应付愈益繁重的公共运输需要,附近道路不胜负荷,不时出现巴士及小巴争路进入裕民坊的景象。

地区人士一直期盼观塘市中心借着重建,设置一个规模更大、设施现代化的新公共运输交汇处,服务愈益增加的人口。于是,市建局就重建项目内重置该运输设施,作周全的规划和设计,并从车站布局、候车设施及智慧元素三方面,提升设施水平及服务规格。

车站布局方面,为了善用项目地盘的土地空间,将众多分散区内的巴士及小巴站集中在一处,新的公共运输交汇处将作两层式设计,其中新巴士总站位于项目基座一楼,地面层则为小巴总站。交汇处设有10个出入口,与协和街、物华街、康宁道和裕民坊四条地区主要街道连接;而这些出入口亦与商场内的24小时行人通道汇合,便利来自秀茂坪、牛头角等周边地区的居民,进出运输交汇处。

项目团队亦就巴士总站的布局注入新思维,将其候车月台改成环形设计,预留中央位置作为巴士停泊处。这项创新设计更可将乘客候车区与商场范围融合,成为全港首个配备空调的室内候车区。相对传统以并排式布局的有盖巴士站,乘客须横过行车坑道,才能到车坑旁边排队等候上车的情况,以及因传统巴士站的抽风系统未必能及时抽走巴士排出的废气,以致车站内的环境温度较高和积累较多污浊空气,新巴士总站可以做到真正人车分隔,减低发生意外的机会,亦让乘客享受到在冷气区候车的舒适体验。

新巴士总站预留中央位置(左)停泊巴士,室内候车区则与商场部份融合(右),让乘客在更舒适的环境候车。新巴士总站预留中央位置()停泊巴士,室内候车区则与商场部份融合(),让乘客在更舒适的环境候车。

加入智能感应器 增加服务效率

项目团队不只提升巴士总站的规划设计,亦致力加入更多智慧元素,推动智慧出行的发展。巴士站的候车区,设置了全港首个以人工智能操作的闸门控制系统,以全自动模式控制登车闸门开关。

在人工智能系统下,每道闸门已安装具备四重侦测功能的巴士靠站感应器。当司机将巴士驶至闸外的指定位置抵站,感应器会先侦测巴士是否已经停定;第二,侦测巴士引擎运转的声音,确认引擎保持运作;第三,感应器会确认车长留在巴士的驾驶座位上;第四,巴士车门已经开启。感应器只会在确认这四个情况后,才会打开登车闸门,并广播讯息提示乘客登车。当所有乘客登车后,感应器会在侦测到巴士已经离开,才关闭闸门。

人工智能感应器必须侦测到:1. 巴士已经停定;2.引擎正在运作;3. 车长留在驾驶席,以及4. 巴士车门已开启,才会开启闸门,让乘客登车。(测试图片)人工智能感应器必须侦测到:1. 巴士已经停定;2.引擎正在运作;3. 车长留在驾驶席,以及4. 巴士车门已开启,才会开启闸门,让乘客登车。(测试图片)

人工智能系统不只全自动操作,减省依靠车长和车站人员手动操作闸门的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其四重侦测模式更可确保闸门不会在非上落客的时候打开,避免长者或小童因错误踏出闸门而走进行车道,减低被行驶中巴士撞倒的风险,提升巴士总站的安全水平。

另外,市建局正筹备一个流动应用程式,载入巴士到站及离站的提示功能,用户在抵达商场公共运输交汇处后,只要透过应用程式设定所选乘的巴士线,并按下提示功能,便可接收该巴士线预计到站或驶离总站时间的提示讯息,让用户充分掌握前往候车区预备登车所需的时间,既省时、又方便。这个应用程式仍在研发阶段,我们期望在今年年底推出,并加入到裕民坊商场专用的流动应用程式中。裕民坊商场启用后,将获5G流动网络全面覆盖,届时,商场使用者将可透过这高速Wi-Fi无线上网服务,接收巴士讯息及浏览不同资讯。

小巴总站相当现时临时小巴站5倍

至于设在地面层的小巴总站,占地约9,000平方米,相等于原来区内各个临时小巴站总面积的5倍。它将21条分散在观塘道、裕民坊、同仁街和协和街的专线小巴和红色公共小巴线集合在一处,方便乘客在同一地方选择合适的小巴线前往目的地。

然而,这些即将迁入总站的小巴线,并非由统一的营运商管理,因此,不论在调动小巴班次、接载乘客上落所使用的车道安排、调动车辆到中央位置泊车等运作上的事宜,均不如巴士总站内的巴士,由单一营运商管理般灵活和机动;另外,红色小巴和绿色专线小巴之间亦在班次编排和乘客上车离站的安排上,有不同的机制;故此,要像巴士总站般让车辆停泊与乘客上车分隔和安装闸门的处理,较难在小巴总站采用。因此,小巴总站以传统的混合式布局,借着设置多个独立的小巴泊车和候车区,分配予各条小巴线的营运商,让他们按其实际车务和管理,作弹性处理,服务乘客。

虽然小巴总站未能做到「人车分隔」,但我们亦尽力提升车站设施,例如为每条小巴泊车线设置排队专区,相对于现时在马路旁边的临时小巴站,因没有排队专区而与行人争路,乘客日后可以更有序候车,亦不用受日晒雨淋之苦;而站内亦设有站头更亭,同楼层亦有洗手间,便利乘客和小巴司机使用。

每条小巴线皆设排队专区,并有轮椅使用者优先上车的标记,方便乘客有序上落车。(测试图片)每条小巴线皆设排队专区,并有轮椅使用者优先上车的标记,方便乘客有序上落车。(测试图片)

此外,项目团队除了为小巴总站安装标准的通风设备外,还与合作发展商的工程团队一同发挥创新精神,因应交汇处依着观塘市中心由物华街至裕民坊、从高至低而兴建的地势,研发能提升通风效果的系统,进一步加强车站内的空气流动,让站内的乘客及司机能有更舒适的环境。

团队在小巴总站安装由本地企业研发的无扇叶通风装置,它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总站连接物华街的入口,配置十组外型像飞机翼的送风装置,吹送高速气流至总站内,同时亦带动更多户外空气流入车站。与传统机械式风扇相比,它可为小巴总站吹送多4倍的鲜风,让候车乘客更为舒适,亦提升通风系统的节能效益。

小巴总站连接物华街的入口配置十组外型像飞机翼的送风装置,将高速气流吹送至总站,在较为焗热的日子,可带动更多户外空气稳定流入总站,让候车乘客更舒适。小巴总站连接物华街的入口配置十组外型像飞机翼的送风装置,将高速气流吹送至总站,在较为焗热的日子,可带动更多户外空气稳定流入总站,让候车乘客更舒适。

此外,我们亦回应小巴业界希望在小巴站内提供充电装置的意见,在小巴总站内预留了3个已接驳电力供应的位置,以便日后安装电动公共小巴快速充电设施。政府在去年10月已邀请供应商提交建议书,交予相关部门审议。若充电服务的审批和筹备工作顺利,在交汇处运作及相关设施开始运作后,裕民坊的公共运输交汇处将有可能成为全港首个提供电动公共小巴服务的车站。

短片介绍搬站安排 尽早提示居民
新公共运输交汇处无论在规模、车站布局、候车设计以至智慧设施配套,皆较旧公共车站大幅提升;然而,昔日车站已服务街坊数十年,我们明白要观塘街坊于一夜之间改变乘车地点,难免会不习惯。故此,我特别提醒同事,必须就各条巴士及小巴线的搬迁安排,拟订一套全面的推广策略,以「乘客为本」的宗旨,用简单易明的方式介绍各项迁站的详细资料,并广泛传播至区内住户。

为此,团队特意制作了三条短片,向居民介绍交汇处的位置、连接各条街道的出入口分布、涉及迁站的巴士和小巴线等,并就如何从观塘港铁站、秀茂坪、牛头角等地方前往交汇处乘车,建议最适合的步行路线。

这三条短片已上载至市建局网页及视频平台,每条短片亦会有专属的二维码,方便市民观看及分享;我们亦已联络区议员、地区组织、学校和法团,协助将短片广泛放至区内住户,协助他们尽早掌握迁站的资讯。此外,政府部门和巴士公司亦配合我们的推广工作,包括在各个快将搬迁的巴士站及专线小巴站张贴印上短片二维码的搬迁告示,方便市民下载观看,从而加深对新交汇处的认识。

在制作短片外,我们亦顾及区内较年长乘客的需要,故此印制了超过一万张印上二维码及搬线详情的宣传单张,于本周起陆续邮寄至市中心附近屋苑和楼宇的住户,通知迁站的消息。我期望这些推广工作,可协助市民尽早掌握迁站的消息和资讯,确保在迁站当日可前往正确的地点使用公共交通服务。

过百名工作员负责迁站交接工作

这次大规模搬迁巴士和小巴线的安排,是区内公共运输的一次重大优化和更新。因此,市建局与政府部门商议后,选定4月2日复活节连同清明节长假期的第一天,作为搬迁的日子,希望在这连续数个非上班日,让居民试用这个新运输设施,为稍后使用新车站上班、上学作好准备。

市建局、公共交通营运商及政府部门,将合共安排超过100名工作人员,在4月1 日深夜起启动整个迁站工程。待巴士和小巴线的尾班车于凌晨在旧站开出后,工作人员会临时封闭旧站,并张贴搬迁告示和更新一些与交汇处相关的道路标志;另一边厢,工作人员将开通新交汇处的出入口,并在周边道路安装相关道路标记和实施改道措施等,务求交接工作可通宵完成,使新交汇处在4月2日清晨开始运作,以便新站的头班车于5时30分准时开出。

市建局已安排约40名服务大使,在交汇处启用初期,驻守各个出入口、观塘港铁站及裕民坊一带,协助指示乘客前往新交汇处。市建局亦设立应变中心,监察交汇处的运作,及适时与各交通营运商及政府部门协调。

巴士和小巴线搬迁后,旧车站设施将完成历史使命,在关闭后陆续清拆,以配合第四、五发展区的重建计划。重建所释出的空间,会用作扩阔将保留的裕民坊休憩公园,为公众提供更多和更优质的绿化空间;至于同仁街车站所在的第四区地盘,亦会兴建一个架空平台,将重建项目内的行人通道延伸至港铁站,完善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提升地区行人网络的裨益。

新交汇处启用标志着观塘旧区更新的新里程,我期望这个项目,可为每日数以十万计的乘客、驾驶者和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适和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接下来,我们将尽力推展第四、五发展区的清场计划,协助仍未肯接受市建局特别现金津贴及额外搬迁方案的违例构筑物占用人,尽快迁出,加快观塘更新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