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發布

市建局正式啟動衙前圍村項目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宣布,以「保育為本、新舊交融」的創新意念進行規劃設計的黃大仙衙前圍村項目,今日(星期二)正式啟動。

約50名市建局職員今日在項目範圍內進行住戶狀況調查,以確定受影響的人數和物業的使用狀況。市建局發言人表示:「救世軍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和本局的前線職員會特別留意有需要協助的家庭,在重建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個人或家庭問題,並盡量向他們提供援助。」

衙 前圍村項目佔地約49,900平方呎。在過去20年,三分之二的村屋已被私人業主清拆,現存的建築物破落殘舊;加上缺乏適當的?生設施,生活環境十分惡 劣。大約60戶家庭現時仍在57間殘舊的村屋內生活。據保育專家估計,在這些村屋之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二仍然保留了原來的建築面貌。

衙前圍村項目是前土地發展公司在1998年宣布但尚未開展的一個重建計劃。保育和發展的總成本估計為12億4千萬元。多年以來,受影響居民一再要求市建局早日開展這個項目,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視乎項目的工作進度,市建局準備在三個月內向受影響的業權人提出收購物業的建議。在物業買賣完成後,市建局會向其中受影響的租戶提供現金補償或公屋安置。

由於社會對衙前圍村保育問題的關注,因此市建局會盡最大的努力, 在可行的情況下,盡量保育剩餘的原建築和再造圍村的氛圍。在早前進行的諮詢過程中,村民和區議會只要求保留三項文物,亦即門樓、門樓上方的石匾和天后廟。 不過,為回應社會的訴求,市建局在2006年1月委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育專家小組成員、世界著名的馬來西亞籍保育專家盧光裕帶領一個保育專家 小組,為衙前圍村項目制定保育策略及推行大綱。

盧光裕建議採用「寓保育於設計」的創新意念,盡量保留原來的建築和設計元素,以達致「保育為本、新舊交融」的目標。精心設計的圍村保育公園將會重塑600年前古村的歷史氛圍,同時亦可發展新的住宅物業。

為了將「寓保育於設計」的概念轉化為建築及園景設計,市建局在2007年2月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林雲峰教授帶領一組建築及園林設計專家,制定「保育為本、新舊交融」的設計方案。

除了村民和區議會原本要求保留的三項文物之外,現時的設計方案還包括保留圍村的中軸線,及其兩旁原有結構較為完整的8間村屋,再加上村內里弄的整體布局,形成保育的主體元素。根據這些元素發展而成的圍村保育公園,將會重塑昔日圍村的氛圍。

根據「保育為本、新舊交融」的設計意念,將來的住宅大樓將會靠近地盤南北兩面的邊緣。南北大樓之間會保留約120呎闊的露天空間,令到保育公園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可以通向藍天。

該設計同時建議提昇住宅大樓的底層至離地約45呎,以讓出更多地面空間,優化保育公園的景觀。

市建局發言人表示:「我們非常感謝衙前圍的村民和黃大仙區議會,在了解方案的內容後,均大力支持保育和發展的設計,並敦促市建局盡快落實方案。」

該發言人說:「保育與發展不一定存在矛盾或互相排斥。我們希望衙前圍村項目會成為一個成功例子,證明保育和發展可以並行不悖。」

按照現時的分區計劃大綱圖,這個項目可發展的住宅和非住宅地積地率,最高分別為7.5倍和1.5倍。

連同衙前圍村項目,市建局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經啟動了33個重建計劃,其中有8個是與香港房屋協會合作推行的,合共有18,000名居民直接受惠,涉及的總發展成本近640億元。

市民可以致電市建局熱線電話2588 2333,詢問項目的一般情況。受影響居民亦可以致電2391 3483與救世軍社工隊聯絡,查詢資料和尋求援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