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市区更新 社区营造 以创新、协作、共享、共创可持续发展社区

市建局在中上环的士丹顿街/永利街(H19)项目,自2003年开展以来,在过去十多年间,因应社区的需要而经历了不同的转变。及至去年政府于10月公布的2018年《施政纲领》中,提及有关H19项目的新措施,市建局将在重建以外的市区更新模式,探索可促进这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化方案。

正如市区重建局前非执行董事马锦华先生在上周初的一篇文章内提到,重建并不是拆卸楼宇和迁走居民;市区更新的「重建」,是「重新建立」(Re-build)的意义,是把社区重新建立,拓阔社区网络、缔造融和的社区生活,让社区持续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认同。而当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的活动和环境之间,能逐渐建立紧密的连系时,便是「社区营造」(community making) 的体现。

社区营造基本上是社区、居民自发的、热心筹组的行动;然而,若只靠社区的自发力量来处理不同的诉求或需要,尤其当涉及公共环境和空间的运用等议题时,我认为透过适当的「外力」协助,如民间组织、公营机构或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并从中协调、平衡不同的需求,相信更能发挥区内居民彼此之间的凝聚,以及社区的营造力。为此,当去年市建局着手探究促进H19的地区营造及持续发展的方案时,我们委托了顾问「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进行「社区营造研究」,主动连系H19位处的社区内不同的持分者,透过不同形式的参与和交流,集思广益,寻求一个可建立和谐、共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在「社区营造」的元素当中渗透着市区更新4R工作的理念,即是围绕人与人之间关系建立的4R理念。我想在此分享我的看法。

一个社区随着时代变化,人口老化和区内经济活动经营的转变,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改变。「市区更新」代表一个能让社区重新检视「人」与「地」之间连系的机会。随着新居民迁入,H19项目范围及其周边的社区,对生活的需求和未来社区发展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而借着「社区营造」,更新、重塑社区,便可将居民的需要和对未来的愿景,融入规划之中,注入社区融合的元素,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并增进人际关系的经营和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实行「新旧交融」、「社区营造」的发展概念和方向。

过去,我一直强调楼宇复修的重要。同样地,一个社区亦需要持续的翻新和保养,才可达致可持续发展。H19社区具多元特色,区内有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大家各自生活。在长者与年青人、外籍和本地人之间的日常相处,或多或少会因为各自的背景、经历、生活习惯和对社区的需要等,有不同的看法和追求。透过「社区营造」连结地区团体及机构组织的协作,可以举办跨代互相学习的活动,让长者跟年青人分享人生,亦可从年青人身上学习新知识;而文化项目,让区内不同国籍、种族的居民参与,拉近文化和距离,翻新和巩固睦邻关系、加强了解和欣赏,从而推动多元、跨代共融的健康、可持续的社区发展。

至于保育和活化这方面,每年的盂兰节是H19街坊及周边居民的大节日,不少已经搬离该区的街坊会于盂兰胜会期间,专程回来参与相关活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的珍贵资源。在「社区营造」的发展下,可透过政府和民间的协作,有系统地以不同活动推动文化传承,以及丰富保育的元素和内容,让历史传统、文化和地区特色,得以延续。

市区更新的活化与活化社区、赋予生命力、营造多元化及多用途共享空间的理念如出一辙。H19区内有不少规模细小、分散于不同角落的公园及公共空间,设施欠佳而使用率也不高。故此,市区更新的「地区营造」方向,将可重新规划和整合这些空间,提供配合居民需要的休憩设施、照明以及提升环境绿化,可善用区内公共空间资源,并营造社区的「聚脚点」,促进「人」、「文」、「地」、「景」的结合,把整个社区活化。

尽管H19 是市建局为区内市区更新的其中一个项目,但我们拥有的业权在H19范围内只占一小部分,若我们致力于H19以至其邻近的地区范围推动社区营造,区内居民的参与、地缘社区的协作、不同持分者的支持和推广等因素,将会是「社区营造」计划的成功关键。为此,市建局委托的研究团队于过去多个月,透过问卷调查、访谈及焦点小组讨论等,与H19区内的街坊、以外的相关团体组织,以及议员等不同的持份者,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尝试找出他们对社区需要的共通及连接点,并草拟未来「社区营造」的主要方向和愿景。

H19「社区营造研究」的初步提案,以连结社区、携手共进为主轴,旨在以新思维连结现有区内特色和人文景观,并尊重在地知识,与地区居民和组织协商,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社区资源的平台,务求将「社区营造」概念融入整体「社区更新」方案之中,为区内居民和团体发展「多元」及「共融」的空间和社区项目, 引领市民认识和重新思考,市区发展和更新,并非拆楼重建或「圈地拓土」的理解,而是包含人情、社区、地缘、文化、景物等相辅相成的有机发展。

是次市建局主动为H19项目进行「社区营造研究」,能够于短短四个月内见证不同地区人士和民间团体的参与,积极讨论、提出意见,「由下而上」为「社区更新」筹谋献计,在此,我要向所有参与的地区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希望我们与大家能共同努力,成就一个新旧共存、长幼共融、人地共济的中上环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