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Letter from Hong Kong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林中麟表示,舊區老化問題嚴重,市區重建工作不能單靠政府和市區重建局。他希望市民齊心協力,改變對拆樓重建和樓宇維修的態度,一起跨越阻礙市區重建的「兩座大山」。

林中麟今日在香港電台的「香港家書」節目中解釋說:「第一座大山,是許多舊區居民對市建局所謂「派錢收樓」的做法,普遍存有過高甚至不切實際的期望,將改善居住環境的責任完全放在市建局及政府身上,而他們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市建局盡快上門派錢收購。」

林先生表示:自年初上任以來,他不斷收到舊區居民的要求,催促市建局和政府加快收購他們的舊樓。

「但是,我們始終需要面對現實,需求無限,資源有限。市建局、將來的房屋協會,加上整個政府,都不會有能力令數以萬計舊樓的業主,在未來的日子裡全部變成擁有七年樓齡的樓宇業主。」

他指出,很多市民都遠遠低估了舊區殘破問題的嚴重性和清拆重建所涉及的問題。根據政府的估計,市區內樓齡超過三十年的大廈,有九千三百幢,而且在未來十年內,更會增加一半。

他說:「假如我們要將九千三百幢大廈全部清拆重建,所需的費用會是天文數字,而搬遷居民所涉及的各項複雜問題,是整個社會無論是現在或將來都難以應付的。」

至於面前的第二座大山,林先生說是很多市民都持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市區重建一定是將舊樓全部清拆,然後整個地盤重新發展。在目前經濟環境下,這種觀念是實在不切實際的。

林先生認為拆卸重建可能只是迫不得已的選擇,而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

要跨越這兩座意識形態的大山,林先生認為作為業主和住客的,必須要對自己的物業和居住環境的責任有所承擔,而並非將問題全部推向市建局、政府和其他納稅人身上。

其次,我們應該放持開放態度,探索除了拆建以外其他更好的方法。

因應以上的問題,市建局的策略是提出四大方向,即所謂4R:包括原有的重建發展(Redevelopment)、加上樓宇復修(Rehabilitation)、更新社區(Revitalisation)和保存文物(Preservation)。

他說:「簡單來說,是要將市區重建的觀念,逐步擴展到用復修、更新和保育的方法,使一個老化的社區再度恢復活力,重現生機,增進商機,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剷土機政策,將每一幢樓宇都清拆重建。」

他說,放眼香港以外,近如廣州的上下九路、上海的虹橋區、新加坡的牛車水區,遠如歐洲的柏林、倫敦、巴黎、美國的三藩市和波士頓,它們都有很多保留原貌和風格,復修更新的成功例子。

他說,在未來的日子裡,市建局除了繼續固有的重建發展工作,尤其土發所公布的二十五個項目之外,亦會按部就班地推動在復修、更新和保育方面的工作。